首页 > 民间手艺 > 拓印 >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来源:制作集    阅读: 1.1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爱德华-蒙克(EdwardManch1863-1944)伟大的挪威画家,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爱德华-蒙克是具有世界声誉的挪威艺术家,西方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先驱。他的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毕加索、马蒂斯就曾吸收他的艺术养料,德国和法国的一些艺术家也从他的作品中得到启发。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第2张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第3张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第4张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第5张

令人震颤的,色彩混淆的天与河,漫延到天际的无止境的道路,一个骷髅一般的人,双手放在耳朵上,声嘶力竭地大声尖叫,好像一个人的梦魇。这就是爱德华?蒙克(EdwardManch)的不朽名作《尖叫》(TheScream)。

1893年,蒙克创作了著名的《尖叫》(也译作《嚎叫》或《呐喊》)的草图,《尖叫》通常被认为是第一幅表现主义画作,也是蒙克‘灵魂作画’这一概念最极端的体现。表现情绪的途径更多依赖了绘画时的力度,颜色与线条大胆的运用令人震撼。画中强烈失真变形的人物形象,血红的背景、动荡的线条是不可能取自于现实世界的――它来自于蒙克自己的‘心里的地狱’,表达的是人类心灵深处那种无可救赎的绝望和不安,主题的深刻永恒强烈刺激着观众的视觉神经。更不可思议的是,这幅作品似乎是对当今现代社会中人类的精神信仰状况的一种预言性的描述。

人们发现,在绘画艺术中,精神分裂症能唤起没有艺术素养的人的艺术活力,有时还能增加已成名的艺术家的创造力。也许像心理学家们所表明的那样,艺术家确实存在潜在的精神病的倾向,而艺术创作则有助于防止潜在的精神错乱表面化。有位作家曾说过:“有时我奇怪,所有那些不写作、谱曲或画画的人是怎样做到得以逃避发疯、忧郁、惊恐这些人类境遇中总是存在的东西。”这种绘画的治疗作用在表现主义绘画之父爱德华?蒙克身上表现得犹为明显。


蒙克于1863年出生在挪威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位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军医,母亲也受过良好的艺术教育。在他5岁那年,母亲因患肺结核而去世,姐弟五人由姨母代养,母亲去世后,父亲难过得好几天没有走出家门,他抑郁的神经强烈地感染了失去母亲的蒙克,这是他一生中首次感受到死亡的恐怖。蒙克13岁那年,年长两岁的姐姐也因肺病去世。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第6张

《病孩子》1885―1886年,为了抓住‘第一印象’,把痛苦的、个人化的经验以绘画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蒙克在这幅画的构思上经历了巨大的思想震荡。《病孩子》自此成为了他一生的创作主题,蒙克差不多每隔十年就重复画一幅《病孩子》。用蒙克自己的话说:‘这可能是我最重要的一幅画’,‘这是我艺术创作的一项突破,我在其后的作品,都应该归功于这幅画的诞生。’在这幅画中,蒙克使用了一种近乎疯狂的‘创作――毁坏――再创作――再毁坏’的作画方式。蒙克自己是这样描述的:我的画布上呈现了一幅佳作,但却不是我所想要表达的。这幅画在一年之中我重复画了好几次,我把它刮掉,又重新再涂上颜色,不断寻找我的第一个印象,那透明而苍白的皮肤,那嚅动的嘴,那颤抖的双手。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第7张

蒙克与姐姐关系十分相好,感情极深,她的死再次刺激了蒙克的神经。接下来他的妹妹也患了精神分裂症。这一系列的打击所引发的伤痛,深深地印在了蒙克的内心里,决定了蒙克的性格和他前半生创作的基调。从他的《病孩》、《母亲之死》和《在灵床旁》等作品中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特别在1889年父亲去世后,他的精神更是无法寄托,性格变得忧郁而孤僻。孤独、绝望、死亡等感觉深深地困扰着年轻的蒙克,到了非表达不可的程度。他要呐喊,他要画出活生生的人们,以及他们的呼吸、感觉和受苦受难。在这一时期,他画出了他最重要的作品《呐喊》。画面表现的是一个形似成形婴儿的小人张着口从桥上跑来,远景是海湾和落日景象。天空像滚动着的血红色波浪,令人感到震颤和恐怖,仿佛整个自然都在流血。蒙克后来在谈及此画时说:“我和两个朋友一起走着,夕阳西沉,天空变得像血一样红,我忽然无精打采,极度疲倦地止住脚步,黝黑色的海峡和道路显示着血与火一样的光舌。朋友走着,我却一个人停在那里因不安而颤抖着,我感到了自然强烈的呐喊。”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第8张

蒙克的《呐喊》和他所有的作品一样,都是通过自身体验才画出的,他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他所表达的只是有关他自己的忧郁和不安。这就是他的创作的原动力所在。蒙克正是通过创作才打开了自己幽闭着的情感通道,在不自觉中泄露了自己无意识的情感,使内心产生的巨大精神能量得以渲泄。正如弗洛依德相信梦能使紧张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一样,通过艺术来表达情感可以使他自己达到一种较为平和的状态。倘若不是通过大量的创作来表达自己,那他也许早就像其妹妹一样过早地精神崩溃了。
不幸的是,蒙克还是在1908年精神分裂了。在精神分裂中,他的精神得到了最彻底的解脱。从丹麦的哥本哈根接受治疗回到挪威后,他仍能以很高的热情坚持创作,他为奥斯陆大学讲演厅创作热力四射的巨大壁画《太阳》,也画了一些诸如《扫雪回家》和《工人回家》等纯朴自然的画作,但他作品所表达的东西与发病前彻底不同了,作品变得明亮、宁静而富哲理。这就是美术史学家们所称的“第二时期”。从这一时期的作品中我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蒙克内心的痛苦和冲突已经被释放得无影无踪了。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第9张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第10张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第11张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第12张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第13张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第14张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第15张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第16张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第17张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第18张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第19张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第20张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第21张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第22张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第23张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第24张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第25张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第26张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第27张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第28张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第29张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第30张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第31张
挪威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蒙克 第32张


“为什么我与别人不一样?为什么我生来受到诅咒?为什么一定要来到这个世界?”――爱德华?蒙克

《仲夏夜之梦》,心绪不宁的少女,在夏夜里站立阿斯嘎德斯特兰森林里。她似乎毫无戒备,昂首挺胸,像是在挑逗男人,但对于在她背后划船取乐的年轻人的邀请,她却又置之不理。这是在性的憧憬和不安之间彷徨的少女内心的呼声。蒙克是以性的标记(水面摇晃的月光影柱)来表现画中的隐喻。

《玛利亚》裸着上身,披散黑发,姿态颓靡,精神困惑,她根本不象神殿上的圣母,她是蒙克已经死去的姐姐,或者是他想象中被爱情的本能折磨得惶恐不安的女性。色彩较厚,形象充满着忧郁感,调子沉着,画家就这样刻画了一个痛苦的心灵。



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磨合让我读懂很多生活的语言,风虽改变了方向,却没有改变我的行程-----

来源网址:_感谢独茂兰石授权转载,再转请保留本信息。


剪纸
刺绣
年画
拓印
面艺
泥塑
脸谱
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