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间手艺 > 拓印 > 美协副主席:山水画像京剧 不能简单重复传统

美协副主席:山水画像京剧 不能简单重复传统

   来源:制作集    阅读: 3.2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美协副主席:山水画像京剧 不能简单重复传统

2011年05月11日 10:08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李培

字号:T|T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美协副主席:山水画像京剧 不能简单重复传统

《岭上日移》

许钦松 作

近日,由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推出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及其案例研究》“经典名家”系列画册与公众见面,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成为广东唯一入选的画家。该项目用了两三年时间,在国家层面上集中相关资源,对30名中国画艺术名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是首次由我国文化主管部门立项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及经典艺术名家案例的研究项目。国内艺术品市场研究专家西沐提出,许钦松在岭南文化及传统绘画精神的指导下,展现出了一种“大化”山水的艺术气象。

中国山水画精神传统延绵千年不绝,不断推陈出新。21世纪的今天,中国山水画精神需要承载怎样新的内涵?艺术上如何创新?南方日报记者近日与致力于山水画研习创新数十年的画家许钦松展开了一场对话。

1.谈山水画精神

解放后,山水画被赋予表现新中国火热生活现实的命题,红旗、拖拉机等人们改造自然的景物或场面被纳入到山水画创新中

南方日报:画集里你明确提出“大化山水”的艺术理念,有怎样的内涵?

许钦松:从画30余年来,我一直努力创建自己的画风,并逐渐回到了对山水本真力量的追求上。山水蕴含着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恒久精神,我想追寻自然界最原本的那种地老天荒、混沌初开的远古本真面目。山水的恒久精神恰恰提醒人类原始精神的缺失。都市化、现代化的过程,使人类与原本赤着脚、踏着土地从原始中走出来的本质相剥离,产生了各种违背自然的东西。人类开始自我封闭,一方面索取自然的各种资源,一方面与其相背离,人不再是自然一份子,而是站到了自然的对立面。所以,我的“大化山水”试图创造人对自然的“隔岸式”观望。

南方日报:从古至今,中国山水画精神内涵一直在演进,你怎么看待山水写实的传统?

许钦松:宋代大画家李成、范宽、郭熙等人,将中国山水画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他们大多是宫廷画家,画面很有力量,绝不可能只为了自我消遣而画画。好比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气势雄强,一条瀑布飞流直下,让人如闻水声。明清以后,山水画主要是文人解除胸中闷气的手段,有一定程度的消遣和娱乐成分,变成了一种相对狭窄的自我修行,弱化了山水画本应有的精神意义。实际上,岭南画派陪伴着国民革命包括新文化运动,明确提出了“关注现实,注重写生,折衷中西。”这振臂一呼,将山水画家从关注自我的封闭状态中拉了回来。

几千年来中国的山水画精神传统,已形成一条关注现实生活、描绘真山真水的隐线。到了近代,特别是解放以后,山水画被赋予表现新中国火热生活现实的命题,红旗、拖拉机等一些人们改造自然的景物或场面被纳入到山水画创新中,比如关山月的《绿色长城》、黎雄才的《武汉防汛图》等,都强烈呼应现实生活,获得了成功。

但今天的时代,画家们不能再像前辈画家那样单纯关注写实,他们必须要承担更多精神层面的思考。我认为,当代山水画精神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如何具有现代审美,二是如何具备当代意识。这就要求我们这一辈人不单要简单地继承传统,还要回应现代人审美习惯的变化。

2.谈笔墨意境

我乘坐一架小型直升飞机,穿越在雪山间,山脉纵深延伸天际,云与山绵延相接千里。我一直在追求表达这种山水意境

南方日报:古人将一幅画挂在陋室里就可以达到神游的境界,现代人可能要求得更多。你如何进行笔墨和意境的创新?

许钦松:过去古人看山很艰难,没有多少路可走,看不到整个山的感觉,所以把每个停下来观察的景点组装成一张画,形成散点透视。但现代人可以站在高处看整个山,审美感觉完全不同了。

1995年我去尼泊尔旅行,途中发现了这种“纵深感”。当时作为访问学者,没有很充裕的时间爬雪山,我乘坐一架小型直升飞机,穿越在雪山间,这次写生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山脉纵深延伸天际,云与山绵延相接千里。此后的10多年里,我一直在追求表达这种山水意境。

对于绘画,古人讲“可观、可居、可游”,将一幅画挂在陋室里就可以达到神游的境界。现代人观赏山水画的方式变了,过去是案头观赏,现在要把作品放到公共空间里展示,比如美术馆、展览场地,这意味着一个很大的改变。另外,中国画的诉说方式已经不能完全照搬古人。它有点像古老的京剧,虽然有非常程式化的传统,但简单地重复这种传统很难跟上现代人的审美意识。

在尊重传统笔墨的基础上,我追求一种迎合现代人审美的山水画中的“纵深感”,融合了聚焦透视和散点透视两种审美习惯,形成一套独特的构成方法。有些人总是认为,在画上题上几首诗啊,画上个月亮,加上个小桥流水,才算有意境。我认为,山水画的意境应该源于艺术家在自然中的体悟,意境应该是有生活来源的。每年我总要去两到三个地方写生,不放弃对自然的体验,因为意境是不能靠凭空想象的。

3.谈画坛格局

岭南画派“兼容并蓄”的精神传统值得传承和发扬。这片土壤,历来包容各种流派和风格

南方日报:评论家郎绍君认为,这个时代中国画领域里没有权威。前一代的大师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相继去世了,现在大家都在探索一种新的形式,但莫衷一是。

许钦松:现在是群星灿烂的时代,很难分辨出哪一颗星闪烁得最亮。中国人很喜欢排序,或赋予某人大师地位,用功利的思想对艺术作判定,这不符合艺术发展规律。我们想要像上一代老前辈那样对传统中国画产生某些方面的突破是很难的,因为现在资讯那么发达,很难再像当年那样凭借一两幅名作就能扬名立万。

南方日报:上个世纪中国许多大画家都在应对中国画的变革问题,你有怎样的看法?

许钦松:我认为,齐白石是其中贡献最大的一位。他给传统文人画赋予了别样的风采,包括很多题材是古代文人不值一画的题材,如老鼠、煤油灯、蜡烛、猪仔等等,都在他笔下富有生机。

古往今来的许多大画家都是跟时代契合的,包括明末清初出现的许多和尚画家,比如石涛、八大山人,他们在那个时局动荡年代潜入山林,借山水抒发胸中意气,也契合了时代的脉搏。所以我认为,一方面,艺术家在选择时代,他们总在时代变革中作出他自己的判断、追逐自己的艺术理想;另一方面,时代也在选择艺术家,挑选其中的佼佼者成为这个时代的代表。

南方日报:对于广东画坛的未来发展怎么看?

许钦松:广东不只有岭南画派,还有油画,但是国画领域也还包括历史上曾显赫一时的广东国画研究会。广东画坛历来是开放和包容的环境,从不唯某个流派是尊。

现如今,以前岭南画派师徒传授的关系改变了,大部分画家从综合性的美术学院毕业。受教育的背景决定了文脉与血缘的关系,也就没有纯粹意义上的岭南画派了,但岭南画派“兼容并蓄”的精神传统值得传承和发扬。这片土壤,历来包容各种流派和风格。最近,我们也准备为历史上的广东国画研究会策划一个展览,尽管这个画会与岭南画派主张不同,但它同样不该被遗忘。

○作品简介

《岭上日移》

口述创作经历:这幅画表现了我在新疆天山写生的感受。当时我们的车在山路上缓缓地走,看到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很明显地感受到日照在山脉间移动。晚霞最后一束光照射在山岭上,形成了变化。这是我非常真实的体验,回来就完成了这幅作品。

《豪雨》

口述创作经历:当时我在三峡坐船,本来是大晴天,突然天气一变,黑压压乌云就过来了,雨紧接着就下起来了……太阳重新从云层里照下来。因为这个情景太奇特了,一幕幕在我的心底藏着,回来以后我就将其描绘下来。

南方日报记者 李培 实习生 刘思宇


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磨合让我读懂很多生活的语言,风虽改变了方向,却没有改变我的行程-----

来源网址:_感谢独茂兰石授权转载,再转请保留本信息。


剪纸
刺绣
年画
拓印
面艺
泥塑
脸谱
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