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间手艺 > 剪纸 > 艺术之乡柘荣民间剪纸妙剪生花

艺术之乡柘荣民间剪纸妙剪生花

   来源:制作集    阅读: 3.1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艺术之乡柘荣民间剪纸妙剪生花
袁秀莹真在剪纸

艺术之乡柘荣民间剪纸妙剪生花 第2张

孔春霞正在剪纸

柘荣民间剪纸小档案:柘荣的民间剪纸始于唐代,唐朝以后由于战乱等各种原因,大量中原 百姓迁入八闽定居,随之也带来了剪纸这一民间艺 术,在柘荣乡间开花、繁衍、蓬勃发展。因此,在艺术 表现上,柘荣既传承了陕西剪纸质朴粗犷的特性,又 融入了江南的细腻特点,剪纸用具十分简单,一把剪 刀,一张红纸,一个织篓,不用粉本,只打腹稿,先剪 外部轮廓,然后慢慢向内镂空,得心应手,一气呵成。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咔嚓咔嚓的剪刀声中,各种寓意喜庆吉祥的图案 就跃然于纸上,这就是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剪纸艺术。我市柘荣县有着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剪纸)”之称,民间剪纸艺术在这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和 传承。走在柘荣的街头,随处都可看到剪纸的身影,民居里不用说,不少商 店也纷纷以喜庆吉祥的剪纸来装饰自己的店面。近日,记者来到柘荣,寻找 民间巧妇,一探民间剪纸的精妙之处。

“中华巧妇” 年逾八旬宝刀未老

袁秀莹是柘荣有名的剪 纸老艺人,今年已经81岁,但 依然眼明耳聪行动便捷,并且 还在不断的进行剪纸创作。初 见袁秀莹,她正在自己的书房 专心的剪一幅新作品,从初步 的轮廓来看,大概有关老鼠的 剪纸创作,袁秀莹告诉记者, “今年是鼠年,所以近期的作 品大多以鼠为题材,在这一幅 作品中我打算融入一百只老 鼠,以增加鼠年的喜庆意味。” 只见她剪刀一滑,一个憨态可 掬的鼠头就浮于纸上,刀口翻 飞,小老鼠细细的鼠毛就随风 轻飘起来……

袁秀莹有着自己的剪纸 艺术馆,走进艺术馆,不禁 让人眼前一亮,二十平方米 左右的馆内摆放着数十幅大 小不一的剪纸艺术品,无不 精致细腻、惟妙惟肖。小如 《仕女》,不但神情生动,而 且衣襟的褶皱也细致可见; 大如《百子喜乐园》,一百名 孩子个个神态各异、姿势不 一,再现了过去柘荣孩童在 街头的嬉戏情景。

艺术之乡柘荣民间剪纸妙剪生花 第3张
袁秀莹《龙凤呈祥》

袁秀莹大约是在11岁左 右开始学习剪纸的。“当时 柘荣剪纸风气浓厚,几乎家 家户户都会剪纸,不但婚嫁 寿诞上离不开剪纸,就连平 日的缝制衣裳、绣纳棉鞋也 少不了剪纸的辅助,剪纸已 成为柘荣女孩子必学的技艺 之一。”她说道,从小看祖 母、母亲剪纸长大的她对这 仅靠一把剪刀一张纸的女工 活着迷极了,除了祖母、母 亲教的花鸟鱼虫、喜寿福禄 等图案字样,心灵手巧的袁 秀莹还不时自己创作新的花 样来剪,或照着书上的人物 模拟着剪,渐渐地她的剪纸 功夫就在柘荣传开了。

1993年,袁秀莹代表柘 荣县剪纸艺人参加“八闽绝 艺”大观园表演,这成为了她 剪纸生涯的转折点。袁秀莹回 忆道:“当年我们表演是很多 人围观,还有不少外国人也在 看,他们纷纷发出赞叹,说剪 得真好。”这时袁秀莹才感觉 到原来剪纸也是门艺术,能给 许多人带来美的享受。从福州 表演归来后,袁秀莹不再将剪 纸仅仅当成兴趣爱好来进行, 而是有意识的将其当成一门 艺术来研究探索。除了加强对 日常生活的观察,她还仔细研 究书法、国画、油画等其它形 式的美术作品,并将它们融进 了剪纸之中,创作出《丹凤朝 阳》、《金猴送福》等优秀作品。 1995年,袁秀莹参加第四次 世界妇女大会举办的“北京首 届中华巧女工艺品大奖赛”, 获得了陈慕华副总理亲笔题 词的“中华巧妇”称号,“这个 称号也是我坚持剪纸创作,不 断研究创新的动力,我必须要 对得起这个称号啊。”年过八 旬的袁秀莹表示只要还剪得 动,她都会一直坚持剪下去 的。

新锐艺人传统+创新走出新流派

近年来,柘荣民间涌现出 不少优秀的青年剪纸艺术家, 孔春霞即是其中之一。虽然她 也是自小受柘荣本地传统剪 纸的熏陶,但作为年轻一代, 她比老一辈人更为敢学敢想, 除了向柘荣本地的剪纸老艺 人悉心请教外,几年来,孔春 霞不断奔赴全国各地,向知名 的剪纸艺人学习不同的剪纸 艺术,“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 师’的高凤莲、南京大学教授、 民间艺术守护者陈竟等,从他 们那我学习到不少不同风格 和手法的剪纸技巧,对我后来 剪纸风格的形成有着很大影 响。”正是汲取了百家之长,如 今孔春霞的剪纸作品,既保留 有柘荣民间剪纸的特点,又融 入了其它流派的剪纸风格,造 型严谨、创意新锐,在柘荣剪 纸中风格自成一派。

艺术之乡柘荣民间剪纸妙剪生花 第4张
孔春霞《端午印象》

在孔春霞的剪纸艺术馆, 记者注意到孔春霞手头上正 在进行的一副剪纸作品竟然 是以黑色方纸为材料,与一般 人惯用的红色方纸不同。她告 诉记者,黑色的剪纸搭配金色 裱底也是她近年来的创新。以 往剪纸作品一般都是红色剪 纸搭配白底,她总觉得有些太 单调,在经过反复搭配后,她 发现黑色与金色的搭配最能 产生富丽堂皇的感觉,这与寓 意着吉祥如意的剪纸作品也 十分相称。于是孔春霞在新的 剪纸作品中大胆采用了这种 搭配,“没想到反响很好,并且 不少剪纸人也纷纷效仿,也算 带动了一阵新的风潮吧。”孔 春霞说通,“我还在传统的基 础不断摸索继续创新,希望能 在这古老的艺术添上新时代 的亮点吧。”

柘荣剪纸源自陕北

“柘荣剪纸传承了陕 北民间剪纸风格,以剪为 主,用具十分简单,一把 剪刀,一张红纸,一个织 篓,不用粉本,只打腹稿, 先剪外部轮廓,然后慢慢 向内镂空,得心应手,一 气呵成,就能剪出精美的 窗花、喜花等。”柘荣县文 化馆馆长袁承木介绍道: “花样繁多大幅复杂的作 品,也只把要剪的物体在 画面中安排好,然后用铅 笔简单勾勒轮廓,再用刀 口细长、咬合整齐,刀尖 锐利的剪刀,大小各一把, 应用剪刀的功能以阴剪、 阳剪再配上各种纹样,以 熟练的技巧进行剪制。小 剪刀剪精细部位如动物、 鸟兽的羽毛、花瓣、鱼的 鳞甲等,大剪刀剪整体轮 廓,一般由内到外,形成 自然有节奏的变化,使物 体生动、丰实、美观。”

艺术之乡柘荣民间剪纸妙剪生花 第5张
袁秀莹的作品

袁承木告诉记者,柘荣 的民间剪纸始于唐代,唐朝 以后由于战乱等各种原因, 大量中原百姓迁入八闽定 居,随之也带来了民间剪纸、 布袋戏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 术,并在柘荣乡间开花、繁 衍、蓬勃发展。因此,在艺术 表现上,柘荣既传承了陕西 剪纸质朴粗犷的特性,又融 入了江南的细腻特点。

在柘荣,民间剪纸贯 穿民俗活动并和民俗活动 紧密相连,剪纸艺人大多 得艺于母辈、姐嫂承传, 在表现技法上没有统一的 模式,所剪题材内容是人 们喜闻乐见的。围绕节日 民俗活动的剪纸最多,从 婚丧嫁娶、祖先祭祀、五 谷丰收、节日祝福都是表 现的题材,更有一些作品 是他们劳作之余的独立艺 术品。一般家庭的女孩子, 八九岁便学抠花样,在农 事家务之余,用一把剪刀、 几层薄纸,以自己周围的 生活为依据,寄自己理想 希望情操于剪刀,围绕节 日、民俗等活动,凭借着 对生活的体察,大胆丰富 的想象,把自己的感情用 剪刀再现出来。在她们的 剪纸作品里大胆、夸张、 变形的鸟、兽、虫、鱼雅 朴可爱,造型简炼,妙趣 横生、情满天外,更有些 作品则寄托了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和追求,形成了柘 荣剪纸淳厚质朴、写意、 粗犷的独特风格。

剪纸走向产业化

2000年5月,柘荣县 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 民间(剪纸)艺术之乡”,但 随着社会文化娱乐的多元 化,人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 富,对传统的民间文化——— 剪纸兴趣越来越淡漠,柘荣 的民间剪纸传承发展出现 了青黄不接的状况,为了抢 救民间剪纸艺术,2002 年,柘荣县特别成立了“中 国民间艺术之乡”工作领导 小组和民间艺术工作办公 室,并于2004年初成立了 “柘荣民间艺术抢救保护工 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民间 艺术之乡建设和民间艺术 的抢救、保护工作。通过几 年来的努力,柘荣年轻一代 民间剪纸艺术家数量逐渐 回升,如今已有100多名的 剪纸新秀涌现。

艺术之乡柘荣民间剪纸妙剪生花 第6张
孔春霞《吹萧引凤》

“目前,柘荣正在积极 发展剪纸产业,带动新农村 文化建设。目前全县共有剪 纸艺人300多人,专业剪纸 生产企业2家,个人剪纸艺 术馆5家,家庭剪纸手工作 坊10多家,理论产值可达 1个亿左右。”袁承木介绍 道,“通过5年多来的摸索 和运行,柘荣剪纸不断走向 市场,柘荣剪纸产业化初露 端倪。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以 个人剪纸手工作坊和个剪 纸艺术馆为基础,以‘柘荣 剪纸产业发展中心’为纽 带,以‘金柳剪纸工艺品包 装厂’为先锋,通过剪纸企 业集中生产和手工作坊的 分散生产相结合,再由剪纸 工艺品厂统一包装后走向 市场,形成产业链条,共同 打造柘荣剪纸品牌。”

剪纸
刺绣
年画
拓印
面艺
泥塑
脸谱
皮影